骨质疏松的实验室检查 骨密度仪几类
临床上主要通过测定血、尿中钙、磷、镁等矿物质的浓度间接了解人体骨代谢的状况。
1.血清钙测定
成人2.1~2.8mmol/L。
正常状态下,人体内血钙维持稳定。当各种原因导致血钙水平出现波动时,胃肠道、肾脏及骨骼可通过各种调节机制进行调节。原发性骨质疏松者,血钙一般可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,否则需要考虑继发性原因。甲状腺功能亢进、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、维生素D摄入过量可使血清钙升高;维生素D缺乏、佝偻病、软骨病、骨质疏松、甲状旁腺功能减退、慢性肾炎、低钙饮食及吸收不良可使血清钙降低。骨密度仪器图片
2.尿液钙测定
成人2.5~7.5mmol/24h。
尿钙也反映了体内钙代谢的变化,是监测骨质疏松及骨骼变化的重要指标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、维生素D摄入过多、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尿液钙升高;甲状腺功能减退、慢性肾功能不全、骨质疏松、维生素D缺乏可使尿钙减少。
3.血清磷测定 骨密度仪测评
成人0.8~1.6mmol/L。
磷在骨骼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、急性肾功能不全、骨折愈合期可使血清磷升高;甲状腺功能亢进、佝偻病、软骨病、骨质疏松可使血清磷降低。
4.血清镁测定
成人0.65~1.05mmol/L。
镁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矿物质。血清镁升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、白血病、多发性骨髓瘤、肾衰竭、佝偻病等。血清镁降低见于糖尿病酸中毒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、骨质疏松、急性胰腺炎、慢性酒精中毒、过量使用维生素D等。
5.血清碱性磷酸酶
成人20~110U/L。
血清碱性磷酸酶与骨化有直接联系,是骨形成和骨转化的指标之一。在骨形成过程中,碱性磷酸酶起催化作用,碱性磷酸酶与骨密度呈负相关,碱性磷酸酶升高时,骨密度则降低,说明碱性磷酸酶与骨质疏松有直接关系。但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,血清碱性磷酸酶一般在正常范围内。
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sgmd.cn/pp/117.html
如若内容造成侵权/违法违规/事实不符,请联系网站客服人员进行投诉反馈,一经查实,立即删除!